安阳股票配资 到底是谁把兰世立送进去坐了3年多冤枉牢,兰世立亲口说出名字

发布日期:2025-04-11 22:02    点击次数:171

安阳股票配资 到底是谁把兰世立送进去坐了3年多冤枉牢,兰世立亲口说出名字

2015年10月的一天,广州的一家名为“朗豪”的高档酒店内人山人海,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800多名企业家和创业者齐聚在一起安阳股票配资,他们聚在一起并不是为了交流行业经验,而是为了见证一个人的巡回演讲首秀,这个人就是曾经名噪一时的中国东星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兰世立。

只不过,外界很多人并不知道,眼前这位风光无限的大老板刚刚在几年前结束自己的牢狱之灾,平白无故坐了三年多的冤枉班房。

那么,兰世立为什么会坐牢呢?他又是被谁冤枉的呢?

一、起家之路:从“热干面”到湖北首富

1960年,兰世立出生于湖北武汉一个贫困家庭。作为家中幼子,他在兄弟姐妹的庇护下成长,却始终不甘于命运。少年时的一场大雨,他冒雨徒步前往学校,感动了老师,也为自己争取到了读书的机会。成年后,他考入武汉大学经济系,毕业后进入体制端上“铁饭碗”,但骨子里的叛逆让他选择了一条更冒险的路——创业。

1991年,兰世立用仅有的270元和一辆自行车,在武汉大学旁租下一间15平方米的门面,创办东星电子公司。他白天办公,晚上睡沙发,三餐靠热干面果腹。靠着为大学生打印论文的微薄收入,他挖到了第一桶金。

1992年,兰世立在香港体验五星级酒店后,决心将高端餐饮引入武汉。他倾尽所有积蓄,甚至抵押了房产,投资建设了占地数千平方米的“东宫”酒楼。酒楼内配备中央空调、水晶吊灯和进口地毯,服务员统一穿着定制制服,菜品融合粤式海鲜与湖北风味,迅速成为政商宴请的首选地。

开业初期,“东宫”每日营业额高达20万元,一个月净利润超过百万。随后,兰世立又开设“西宫”,形成“双宫”格局,成为武汉餐饮界的标杆。

然而,1994年中央严控公款消费的政策出台后,高端餐饮市场急剧萎缩,“东宫”客流量腰斩,兰世立不得不裁员缩支,最终因拖欠租金和员工工资被起诉,首次面临破产危机,但“东宫”的失败并未击垮兰世立。

2003年,兰世立转向房地产,在武汉光谷开发了21层的“光谷中心花园”,配备7部电梯和智能安防系统,远超当时行业标准,项目大获成功。

同年,兰世立又收购了钟祥明显陵景区,整合旅游大巴和旅行社资源,形成“景区+交通+服务”的旅游产业链,但真正让他登上巅峰的,是东星航空的创立。

2004年,民航业向民营资本开放,兰世立嗅到机遇。尽管对航空业一窍不通,但他仍以“空手套白狼”的胆识,用8000万元注册资金制定了撬动120亿元的飞机采购计划。

他先与美国通用电气金融租赁公司(GECAS)和欧洲空客签订协议,支付1.8亿元首付购得20架全新空客A320飞机,再将飞机转售给租赁公司并返租运营,这种“售后回租”模式被《哈佛商学院》收录为经典案例,兰世立甚至受邀赴美授课。

2006年东星航空首航,凭借“999元港澳游”等低价策略,客座率长期维持在80%以上,开业当年即盈利1137万元,打破民航业“三年亏损”的魔咒。

二、东星帝国的崩塌:高利贷陷阱与政商漩涡

然而,东星航空的辉煌背后暗藏危机。兰世立的扩张依赖高杠杆运作,他以8000万元注册资金撬动百亿级飞机采购,通过金融租赁和民间借贷维持运营。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银行断贷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为填补资金缺口,兰世立在时任武汉市常务副市长袁善腊的牵线下,与一家高利贷公司签订协议,借款数亿元。然而,对方仅支付首笔8000万元后便以各种理由拖延后续款项,导致东星航空资金链彻底断裂。

与此同时,竞争对手联合施压,旅行社切断东星机票代理渠道,航空公司拒绝其乘客改签。2009年,东星航空被迫停飞,兰世立拒绝国航“一元收购”的协议,与政府关系恶化,最终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以“逃避追缴欠税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四年。

狱中三年,兰世立目睹东星帝国被瓜分殆尽,价值数十亿的景区被低价拍卖,酒店被收回,航空公司资产遭清算。他写下《遗书》,控诉“一个处长就能搞死老板”的政商生态,却无力阻止自己一手打造的商业王国化为废墟。

三、亲口指控:袁善腊与一场精心设计的局

2013年,兰世立因伤残提前出狱,面对记者追问冤狱缘由,他沉默许久,最终吐出三个字:“袁善腊”。

据他回忆,2008年东星航空濒临破产时,袁善腊以“帮助融资”为名,牵线高利贷公司,但这家公司实为袁与利益集团合谋设下的陷阱:首笔借款后断供,迫使东星航空陷入绝境。

兰世立曾组织员工到政府抗议,却反被扣上“扰乱秩序”的帽子。而袁善腊在2011年虽被湖北纪委调查,却因“证据不足”安然退休。直到2022年,退休多年的袁善腊突然被立案审查,兰世立的指控才得以部分印证。

这场政商博弈的真相或许更复杂。兰世立早年与官员关系密切,甚至被批评“依赖权力扩张”,但当他失去利用价值时,曾经的“朋友”成了催命符。正如评论所言:“一个处长可以搞死老板,一个老板也能搞死处长——关键在于谁掌握了权力的砝码”。

四、东山再起:从“红通逃犯”到汽水大亨

命运的转折并未终结。2016年,兰世立因与麦趣尔李氏兄弟的股权纠纷被控“合同诈骗”,一度登上国际刑警红色通缉令。2021年,广州法院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宣判其无罪。彼时,他已失去东星航空的全部股权,甚至被昔日合作伙伴称为“现代版农夫与蛇”。

出狱后,63岁的兰世立再次创业。他控制武汉秀生活便利店和武汉二厂汽水,以“1.99元低价策略”对抗可口可乐,并通过并购快速上市。2023年,两家公司市值合计超13亿。尽管他不再是法人代表,却以实际控制人身份隐于幕后,宣称“一切不赚钱的生意都是耍流氓”。

五、尾声:争议与启示

兰世立的故事充满戏剧性:他是白手起家的商业天才,也是两度入狱的“狂人”;是政商博弈的牺牲品,也是绝地反击的幸存者。他的经历折射出中国民营经济的复杂生态:既需要敏锐的市场嗅觉,又不得不面对权力的无形之手。

2024年,兰世立仍在为追回泰东航股权与麦趣尔对簿公堂。他坦言:“我时而天堂,时而地狱……但永远不会言败。”或许,这种“赌性”成就了他安阳股票配资,也险些毁了他。而那句“袁善腊”背后的真相,仍是中国商业史上一道未完全揭开的伤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