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资的保证金安全 毛彦文,33岁嫁给66岁熊希龄,3年后守寡一生,两遇渣男不得不提

发布日期:2024-08-06 12:37    点击次数:205

配资的保证金安全 毛彦文,33岁嫁给66岁熊希龄,3年后守寡一生,两遇渣男不得不提

她怎么看都应该是男人们很喜欢的贤妻良母式的女人——

苗条的身材,文雅清秀的面容,配上一副金丝边眼镜,那个时代知识女性的气息呼之欲出,加上出身小商人家庭大家闺秀的气质,让她十分耐看。

娶上她,对于男人来说绝对是人前长脸、背后放心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真正的中西合璧的淑女,却一而再地被人抛弃,直到快奔四,才终于嫁给一个年过花甲的老男人,何以至此?

可老少配的婚姻生活只维持了两年,她也便从此以后开始独守,直到101岁去世,漫长的一生中再也不曾有爱情的波澜。

她,是毛彦文。

一、假戏真做

1898年11月1日,毛彦文出生于浙江省江山县须江镇沙埂一个普通的乡绅之家,家中共有五姐妹,却没有一个男孩子。

母亲为此难过不已,一向就不安分的父亲理直气壮地纳了妾,又免不了去烟花之地鬼混,弄出许多是非让女儿们难堪。

毛彦文自小由外婆带大,她不喜自己的家庭,尤其是不喜自己的父亲,因为父亲只把女儿们当作为家族营利的棋子。

就在九岁那年,父亲为她订了一门亲事,未婚夫是当地有名徽商方家的少爷,两家的联亲,当然是为了家族利益和生意上的往来。

难道女孩长大后就只有嫁人一途吗?小小的毛彦文不甘心,尤其看到寄住在自己家里的表哥--朱君毅,比她年长四岁,是一个聪明英俊的少年,能上学读书接受新教育,毛彦文实在羡慕不已。

后来朱君毅略施小计,竟然让毛彦文父母同意供她上学。这个举动彻底改变了毛彦文的一生,而且注定了她生命中的第一段爱情。

十六岁那年,毛彦文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杭州女子师范学校,对于女子上学是好是坏,当时的社会风气及舆论倾向似乎对此难以定性,态度普遍暧昧。

(责任编辑:宋政 HN002)

总的来说,有女儿家境也不错的人家都会尽力供给女儿读书,可是娶媳妇的人家就不这样看了,媳妇的学历越高,不但难以约束管教,而且意味着她的身边有可能出现同样高学历的异性,更不用说什么教授和学校的一切男性工作人员。

总之,儿媳妇的活动范围越大,他们越不放心。方家要求毛彦文在上学之前先完婚,但毛彦文知道:一旦结婚,就很难顺顺当当地上学了。

万般无奈之下,她不得不求助于自己在西河女校念书时的校长毛咸。这位毛校长十分亢奋与乐于帮忙,表示一定会帮助她与一切旧势力抗争到底。

随后,她便鼓励毛彦文通过“逃婚”来反抗旧式包办婚姻。

再加上毛彦文的表哥朱君毅又是西河女校的教师,校长便十分自然地布置给老师一项特殊的工作,这就是让朱君毅帮助既是自己表妹也算是自己学生的毛彦文具体策划和实施一场精彩的逃婚。

而对于朱君毅来说,这实在是个美差,而且还不乏刺激,自然是全力以赴。

毛彦文于结婚当日成功出逃,在当地引起不小的风波。因朱君毅在其中颇出了一番力,便有好事者开始猜测这一对表兄妹是否早已暗通款曲。

朱毛之事不但成为许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花边小报也趁机大做文章,让方家大大地没了脸皮。

没奈何,方家要求官方搜捕新娘,可是当地的长官姚知事很有进步思想,再加上他和毛咸关系要好,在毛咸的倡议下,这件纠纷竟然私了了。毛家赔偿了方家的订婚钱,方家和毛家正式解除了婚约。

此后,毛彦文顺利升入了杭州女子师范,在这期间,朱君毅又给毛彦文写了一封长信,表达了爱慕之情。

毛彦文当时十八岁了,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她看了信,心头有几分雀跃,更多的却是惊慌:本来逃婚一事,已经沸沸扬扬,人们已经在议论她和表哥的关系已经发展到何种境地,哪知道表哥居然真的表明了心迹,倒成了假戏真做,平白落了别人的口实。

于是,毛彦文怀着忐忑之情,给朱君毅写了一封回信。她的回复措辞很婉转,第一个原因,说外面的议论很多,不愿意越描越黑;第二个原因,她说自己不敢高攀;第三个原因,就是所谓的近亲结婚,对后代不是很好。

信中满满的小儿女情态,看得出来,其实她对表哥是非常仰慕的,只是出于女孩儿的矜持,故意找了一些理由挡一挡:第一个理由是客观事实;第二个理由不过是半推半就的客套话罢了;至于第三个理由,可能她自己也不会想到八年后竟然成为表哥抛弃她的借口。

不过,既然少女怀春,又怎禁得住再三引诱。所以,当朱君毅又一次来信,说自己对毛彦文的爱犹如“须水郎山”“亘古不变”时,她终于接受了表哥的求爱,开始了懵懂甜蜜的初恋。

三年之后,毛彦文以优异成绩考入吴兴胡郡女校,朱君毅得到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的机会,正所谓郎才女貌、天作之合,双方父母默许了他们之间的爱情,并为两个孩子订了婚。

两人此时处于情感的蜜月期,对未来相当自信。朱君毅临行前原本打算和毛彦文完婚,毕竟此去山水迢迢,而且五载寒暑,他也想给未婚妻吃一颗定心丸,但毛以双方的学业为重,希望将婚礼延后。

正是这一延后,双方的命运被改写了。

朱到了大洋彼岸以后,两人不但鸿雁传书,还以“仁义礼智信”为标记互相鼓励,绸缪深情,可见一斑。

五年后,朱君毅学成归国,在南京东南大学任教授,毛彦文此时却成了浙江省的“高考状元”,以浙江省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到了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为了可以经常见到郎君,不再受相思之苦,她又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大学辗转到了金陵女子大学,但让她没想到的是:朱君毅悔婚了,他给出的理由有三。

第一,彼此没有真正的爱情;第二,近亲不能结婚;第三,两人性情不合。

三个理由的核心只有一点:我不爱你。不过他的以彼之矛攻子之盾确实也聪明,可是,当初求爱的时候,你可是无视进化论的呀。

朱君毅的新欢,是一个叫言成真的校花。 师友们纷纷站出来指责朱君毅的负心。

时任东吴大学教务长的陶行知,亲自出面调解,说这么好的一个女娃子,品貌端方、成绩出类拔萃,哪一点配不上你?更何况还为你逃了婚、又等了你八年,你小子也太不懂事了,再这样胡来,让你教不成书。

学校真的开除了言成真,朱君毅一看校方来真的也有点后怕,假惺惺答应和毛彦文重归旧好,可两人独处时,他总是一脸嫌恶,完全换了一副面孔。

在这期间老同学吴宓一次次找老朋友谈心,希望他和毛彦文的关系可以得到改善,但收效甚微。

等到第二年朱君毅接到学校的聘书后,终于如释重负,又开始和前校花谈起恋爱来。

话说前国务总理熊希龄的夫人朱其慧,一直非常喜爱毛彦文的兰心蕙质,她先是劝说两人和好,见不成,就建议毛彦文放弃。此时不放弃也得放弃了,朱君毅心中,已经没有毛彦文这个人。

1924年,朱其慧请了当时的金大校长、教导长以及教育界的名流张伯苓、王伯秋、陈鹤琴、吴宓等人做证,终于把这场维持了八载的爱情马拉松解除了。

解除了婚约的毛彦文,心性大变,她下定决心和朱君毅老死不相往来,听说吴宓要写小说,她恨心把朱君毅的书信,都交给了吴宓做参考。

第二年,朱君毅如愿以偿和言成真结了婚。毛彦文心中酸楚,给朱君毅发了贺电:须水永清,郎山安在?还是质问他负心的意思,虽说有点不妥,也可见她其实丝毫未曾放下。

1963年,朱君毅在上海逝世,尽管已经四十年未见,在台湾的毛彦文听到消息后仍是老泪纵横。

她拿起了笔,写下了《悼君毅》长文,文章里说:“你在我幼稚的心灵中播下初恋的种子,生根滋长,永不枯萎。你我虽形体上决绝将近四十年,但你仍在我梦中出现,梦中的你我依然那样年轻,那样相爱,你仍是我梦里的心上人。”

二、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与朱君毅分道扬镳后,毛彦文把注意力都转移到事业中去,很快进入省政府机关当了一名公务员。

她斩断情丝,只想通过埋头苦干以修复受伤的心,然而命运又一次捉弄她,让她又陷入了另一场似是而非、哭笑不得的爱情中。

当初朱君毅与毛彦文闹着解除婚约之时,朱君毅的同窗好友吴宓,作为一个中间人,往返于两人之间,极力救火说和。

怎奈本欲救火的吴宓却引火烧身,他在不知不觉间爱上了毛彦文。

毛彦文既已与老同学解除婚约,吴宓实在按耐不住躁动的心,千里迢迢去找毛彦文,不顾有妇之夫的身份,向她表白了自己的爱意,希望能代替朱君毅与她修秦晋之好。

且不说吴宓的妻子陈心一是自己的好友,就是吴宓的行径已然无法让人理解,毛彦文断然拒绝,但也极力维持着三人的朋友的关系。

可陈心一终是无法忍受吴宓情感上的叛逆,结婚7年后,最终仳离。

毛彦文面对吴宓的求爱,仍是不愿就范。毛彦文认为吴宓是个书呆子,而且特别反感他不断提及看到她给朱君毅写的情书时,就萌生了爱慕。

可吴宓越战越勇,对毛彦文的追求愈演愈烈,并逐渐发展成了一场爱情的马拉松。吴宓甚至写诗登报公开表达心中浓烈的爱意:

吴宓苦爱毛彦文,三洲人士共惊闻。离婚不畏圣贤讥,金钱名誉何足云。

所谓好女怕郎缠,吴宓的锲而不舍最终打动了毛彦文的芳心。可两人准备谈婚论嫁时,吴宓却生出了一丝隐忧,既想和毛彦文成为夫妻,又担心婚后会不和谐,患得患失。

两人的爱情并没有因来之不易而最终修成正果。

面对吴宓的变卦,毛彦文哭着说:你总该为我想想,我一个30多岁的老姑娘,如何是好。难道我们出发点即是错误?

吴宓不为所动,甚至玩起了"多角恋爱"。毛彦文这次彻底对男人死了心。

没想到,命运早已对她有了安排。

三、梨花压海棠

1935年2月9日,毛彦文和前国务总理熊希龄正式结为夫妻。

此时的毛彦文,三十三岁,熊希龄六十六岁,谁也想不到,毛彦文会同意熊希龄的求婚。

毛彦文为此,特意征求了母亲的意见,母亲觉得很合适,后来毛彦文自己也说:“当时反常心理告诉我,长我几乎一倍的长者,将永不变心,也不会考虑年龄,况且熊氏慈祥体贴,托以终身,不致有中途仳离的危险。”

熊希龄的确是民国响当当的人物,但他毕竟已经66岁,再怎么“壮心不已”,也已经是“烈士暮年”,难以激起一个盛年女人的爱情了。

她嫁给他,何尝不曾带着飞蛾投火式的悲情,并不只有婚礼上的言笑晏晏,婚后的相敬如宾。

民国时期的老少配并非罕事,有的年龄跨度甚至长达七十岁,但一个留洋女博士心甘情愿地成为年长她三十余岁的前内阁总理的续弦,还是颇有新闻噱头的。

这桩婚事隐喻着一个令人心酸的事实:当一个女子完全舒展自身以后,她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却是空前的,人们不允许她催发出过多的藤蔓枝叶,因为太过蓬勃意味着某种不安和失控。

而毛彦文,她有她的情非得已,她何尝愿意嫁老男人,可两度遭遇遗弃的恐怖经历让她心有戚戚。

她发喜帖给吴宓,吴宓为了维持自己的情痴形象或者真的难过,理所当然地不来,但她终于出了一口恶气:老娘不但嫁人了,嫁的还是前内阁总理,样样都比你吴宓强。她本无意再寻其他的伴侣,而希望他成为自己的终止。

有谁不想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呢?只可惜造化弄人。这段相敬如宾的婚姻只维持不到三年,熊希龄因病去世,只留下毛彦文独自扛起他的事业。

写在最后:

她活了101岁,生命的姿态端然丰盛如莲,但她仍然不断地宣告自己是不完整的。

“孤苦终身、坎坷一世”,这是她对自己的评语,始终有巨大的创口横亘在心窝,虽已结痂但仍疼痛;始终有不舍的爱恋捂住倾吐的口舌,欲说且还休。

姑娘,一个和你纠缠太久而不肯许诺婚姻的男人配资的保证金安全,是不值得留恋的,而正因为如此,你获得了一件最贵重的礼物:时光帮你优胜劣汰,你从此不必担心这男人将会以婚姻之名捆绑你的余生。

熊希龄吴宓朱君毅毛彦文言成真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